一、专业名称(专业代码)

应用电子技术(610102 )。

二、入学要求

普通高级中学毕业、中等职业学校毕业或具备同等学力。

三、 基本修业年限

三年。

四、 职业面向

本专业职业面向如表1所示。

表1本专业职业面向

所属专业大类

(代码)

所属专业类

(代码)

对应行业

(代码)

主要职业类别

(代码)

主要岗位群或 技术领域举例
电子信息大类

(61)

电子信息类

(6101)

计算机、通信和其 他电子设备制造业

(39)

电子设备装配调试人员

(6 -25 -04) %

电子专用设备装配调试人员

(6-21 -04) %

电子工程技术人员

(2 -02 -09)

电子产品辅助设计;

电子产品安装调试; 电子产品生产工艺管理; 电子产品检测与质量管理; 电子产品生产设备操作与 维护;

电子产品售后服务;

电子产品应用技术服务

 

五、培养目标

本专业培养理想信念坚定,德、智、体、美、劳全面发展,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水平,良 好的人文素养、职业道德和创新意识,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,较强的就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 能力,掌握本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,面向计算机、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的电子设备装配 调试人员、电子专用设备装配调试人员、电子工程技术人员等职业群,能够从事电子产品辅助 设计、电子产品安装调试、电子产品生产工艺管理、电子产品检测与质量管理、电子产品生产 设备操作与维护、电子产品售后服务、电子产品应用技术服务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#

六、培养规格

本专业毕业生应在素质、知识和能力等方面达到以下要求:

  • 素质
  • 坚定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,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思想指引下,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,具有深厚的爱国情感和中华民族自豪感。

(2 )崇尚宪法、遵法守纪、崇德向善、诚实守信、尊重生命、热爱劳动,履行道德准 则和行为规范,具有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参与意识#

  • 具有质量意识、环保意识、安全意识、信息素养、工匠精神、创新思维。
  • 勇于奋斗、乐观向上,具有自我管理能力、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有较强的集体 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。
  • 具有健康的体魄、心理和健全的人格,掌握基本运动知识和1~2项运动技能,养 成良好的健身与卫生习惯,以及良好的行为习惯。
  • 具有一定的审美和人文素养,能够形成1~2项艺术特长或爱好。
  • 知识
  • 掌握必备的思想政治理论、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。
  • 熟悉与本专业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环境保护、安全消防、文明生产等知识。
  • 掌握电工、电子技术的基础理论、基本电路及分析方法和安全用电常识#
  • 掌握电子电路和电子产品识图、制图的基本知识。
  • 掌握电子产品安装调试、生产工艺知识。

(6 )掌握电子产品生产质量管理的基本知识。

(7 )掌握电子相关测量与产品检测技术的基础知识与方法。

  • 掌握电子产品设计应用相关的C语言、单片机等软、硬册本知识和设计应用流程。
  • 掌握电子产品生产设备操作与维护相关知识。
  • 了解最新发布的应用电子技术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。
  • 能力
  • 具有探究学习、终身学习、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。
  • 具有良好的语言、文字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。
  • 具有对常用电子元器件进行识别和检测的能力。
  • 具有正确选择并熟练使用通用电子仪器、仪表及辅助设备的能力。
  • 能够识读电子产品电路图、安装工艺文件、检测工艺文件。
  • 具有按要求操作专用设备进行电子产品的安装与调试、检测等基本能力。
  • 具有使用计算机辅助软件绘制简单电子电路原理图、设计PCB版图的能力。
  • 具有分析电路功能,并使用专用仪表检测电路参数、调试电路、检修电路故障的能力。
  • 具有较好的电子电路应用能力,掌握嵌入式系统在一般小型智能电子产品的应用 及软件编程与产品调试。
  • 具有从事电子产品生产设备操作与维护管理工作的能力。
  • 具有一般电子产品售后服务能力。
  • 具有本专业需要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。

七、课程设置及学时安排

  • 课程设置

本专业课程主要包括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。

  1. 公共基础课程

根据党和国家有关文件规定,将思想政治理论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、体育、军事理论与 军训、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、心理健康教育等列入公共基础必修课;并将党史国史、 劳动教育、创新创业教育、大学语文、高等数学、公共外语、信息技术、健康教育、美育、 职业素养等列入必修课或选修课。

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可开设具有本校特色的校本课程。

  1. 专业课程

专业课程 般包括专业 础课程、 专业 课程、 专业 课程, 并 关

学环节。学校可自主确定课程名称,但应包括以下主要教学内容:

  • 专业基础课程。

专业基础课程一般设置6~8门,包括:电工基础、模拟电子技术、数字电子技术、C 语言程序设计、电子测量技术、工程制图等。

  • 专业核心课程。

专业核心课程一般设置6 ~8门,包括:电子产品生产与工艺、电子产品制图与制版、 传感器技术应用、单片机技术应用、电子产品检测与维修、电子产品生产设备操作与维护、 智能电子产品设计等。

  • 专业拓展课程。

专业拓展课程包括:SMT技术、电器产品强制认证、质量专业基础知识与体系认证、 电子产品营销与客户管理、EDA技术应用、嵌入式技术应用、上位机软件开发技术、物联 网技术应用、新能源汽车电子技术、新能源电子器件、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、电力电子技 术、PLC技术应用、虚拟仪器技术应用、数字视听设备、电子创新设计与制作、应用电子专 业英语等。专业拓展课程可以依据区域产业结构进行选择和适当调整。

  1. 专业核心课程主要教学内容

专业核心课程主要教学内容如表2所示。

2专业核心课程主要教学内容

序号 专业核心课程名称 主要教学内容
1 电子产品生产与工艺 常用电子元器件基本知识及检测;电子产品装配中的常用工具、专用设备 和工艺文件;电子产品装配焊接及电气连接工艺;电子整机设计和装配工 艺;电子产品调试与检验工艺;电子产品生产质量管理与防护
2 电子产品制图与制版 印制电路板设计与生产基本知识;PCB布局布线技术;PCB设计工艺规范; 运用Altium等软件绘制规范的电路原理图;制作原理图元件;通过测绘制 作PCB封装;进行PCB设计;设计文档输出
3 传感器技术应用 常见光电传感器、超声波传感器、温湿度传感器、限位开关等传感器的识 别、检测与应用;常用传感器的工作原理、技术指标及应用;常用信号转 换电路的调试
4 单片机技术应用 单片机的基本原理与参数特性;=0输入与输出接口;中断系统的工作原 理与使用;定时器系统的工作原理与使用;串口通信的工作原理与使用; AD/DA的使用;单片机应用产品的硬件电路设计、软件程序设计与系统 调试
5 电子产品检测与维修 元器件级故障检测方法;电路级故障检修方法;产品级电路维修技术;典 型电子产品整机电路分析方法;运用常用电路维修方法进行电路故障排查
6 电子产品生产设备操

作与维护

电子产品生产设备使用安全规程;锡膏印刷机、自动贴片机、回流焊机、 件机、 机等专用设备使用维护技术; 常用电子产品生产设备

安 操作与维护技术

7电子产品设计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开发流程;课题选题;课题相关资料搜集与信息检索 技术; 主 片分析 与选型技术; 设计 ; 硬件电路设计 ;

软件设计与调试方法;设计报告撰写方法

 

  1. 实践性教学环节

实践性教学环节主要包括实验、实训、实习、毕业设计、社会实践等。实验实训可在校 内实验实训室、校外实训基地等开展完成;实习、社会实践可由学校组织在电子类产品设计 与制造企业开展完成。主要实训实习包括:电工电子实训、电子产品制图与制版实训、电子 设计与制作综合实训、电子产品生产与工艺实训、顶岗实习与毕业设计(论文)等。应严 格执行《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》。

  1. 相关要求

学校应统筹安排各类课程设置,注重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;应结合实际,开设安全教 育、社会责任、绿色环保、管理等方面的选修课程、拓展课程或专题讲座(活动),并将有 关内容融入专业课程教学;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教学和相关实践性教学;自主开设 其他特色课程;组织开展德育活动、志愿服务活动和其他实践活动。

学时安排

总学时一般为2800学时,每16-18学时折算1学分。公共基础课程学时一般不少于总 学时的25%。实践性教学学时原则上不少于总学时的50%,其中,顶岗实习累计时间一般 为6个月,可根据实际集中或分阶段安排实习时间。各类选修课程学时累计不少于总学时 的 10%。

八、教学基本条件

师资队伍

  1. 队伍结构

学生数与本专业专任教师数比例不高于25 :1,双师素质教师占专业教师比例一般不低 于60%,专任教师队伍要考虑职称、年龄,形成合理的梯队结构。

  1. 专任教师

专任教师应具有高校教师资格;有理想信念、有道德情操、有扎实学识、有仁爱之心; 具有应用电子技术等相关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;具有扎实的本专业相关理论功底和实践能 力;具有较强信息化教学能力,能够开展课程教学改革和科学研究;有每5年累计不少于6 个月的企业实践经历。

  1. 专业带头人

专业带头人原则上应具有副高及以上职称,能够较好地把握国内外行业、专业发展,能 广泛联系行业企业,了解行业企业对本专业人才的需求实际,教学设计、专业研究能力强, 组织开展教科研工作能力强,在本区域或本领域具有一定的专业影响力。

  1. 兼职教师

兼职教师主要从本专业相关的行业企业聘任,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、职业道德和工 匠精神,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,具有中级及以上相关专业职称,能承 担专业课程教学、实习实训指导和学生职业发展规划指导等教学任务。

教学设施

教学设施主要包括能够满足正常的课程教学、实习实训所需的专业教室、校内实训室和 校 等。

  1. 专业教室基本条件

专业教室一般配备黑(白)板、多媒体计算机、投影设备、音响设备,互联网接入或 Wi-Fi环境,并实施网络安全防护措施;安装应急照;装置并保持良好状态,符合紧急疏散 要求,标志明显,保持逃生通道畅通无阻。

  1. 校内实训室基本要求

(1)电工基础实训室。

电工基础实训室应配备电工实验台、单相调压器、三相调压器、单双臂电桥、电压表、 电流表、万用表、摇表、示波器、电工工具等,要保证学生每2人1台。

  • 模拟电子技术实训室。

模拟电子技术实训室应配备直流稳压电源、低频信号源、示波器、毫伏表、晶体管图示 仪、万用表、焊台、常用电子工具等,要保证学生每2人1套。

  • 数字电子技术实训室。

数字电子技术实训室应配备数字电子实验箱、低频信号源、示波器、万用表、焊台、常 用电子装接工具等,要保证学生每2人1套。

  • 电子产品生产与工艺实训室。

电子产品生产与工艺实训室应配备电子产品安装生产线、浸焊炉、回流焊、热风枪焊台 等设备;恒温焊台、常用电子装接工具,要保证学生1人1套。

  • 传感器技术实训室。

传感器技术实训室应配备传感器实验台、万用表、示波器、各类光电传感器、光电编码 器、光栅传感器、超声波传感器、限位开关、A/D、霍尔传感器、温湿度传感器等,要保证 学生每2人1套。

  • C语言实训室。

C语言实训室应配置学生计算机和教师计算机、机房管理软件、C语言学习软件等,要 保证学生1人1台。

  • 电子产品制图制版实训室。

电子产品制图制版实训室应配置学生计算机和教师计算机、机房管理软件、Altium Designer 设计软件等,要保证学生1人1台;激光打印机、覆铜板裁板机、钻床、热转印机、 PCB制板机、万用表、游标卡尺等按需配置。

  • 单片机技术实训室。

单片机技术实训室应配置学生计算机和教师计算机、机房管理软件、单片机学习开发平 台、单片机学习软件等,要保证学生1人1台;直流稳压电源、低频信号源、万用表、焊接 工具等按需配置。

  1. 校外实训基地基本要求

校外实训基地基本要求为:具有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;能够开展电子产品设计、安装调 试与生产管理实践的制造企业作为校外实训基地,实训设施齐备,实训岗位、实训指导教师 确定,实训管理及实施规章制度齐全。与专业建立紧密联系的校外实训基地达3个以上。

  1. 学生实习基地基本要求

学生实习基地基本要求为:具有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;能提供电子产品安装调试、电子 产品生产工艺管理、电子产品检测与质量管理、电子产品生产设备操作与维护、电子产品售 后服务、电子产品应用技术服务等相关实习岗位,能涵盖当前相关产业发展的主流技术,可 接纳一定规模的学生实习;能够配备相应数量的指导教师对学生实习进行指导和管理;有保 证实习生日常工作、学习、生活的规章制度,有安全、保险保障。

  1. 支持信息化教学方面的基本要求

支持信息化教学方面的基本要求为:具有可利用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库、文献资料、常见 问题解答等信息化条件;鼓励教师开发并利用信息化教学资源、教学平台,创新教学方法, 引导学生利用信息化教学条件自主学习,提升教学效果#

  • 教学资源

教学资源主要包括能够满足学生专业学习、教师专业教学研究和教学实施所需的教材、 图书文献及数字教学资源等。

  1. 教材选用基本要求

按照国家规定选用优质教材,禁止不合格的教材进入课堂。学校应建立专业教师、行业 专家和教研人员等参与的教材选用机构,完善教材选用制度,经过规范程序择优选用教材。

  1. 图书文献配备基本要求

图书文献配备能满足人才培养、专业建设、教科研等工作的需要,方便师生查询、借 阅。专业类图书文献主要包括:电子产品生产与制造行业政策法规、有关国家标准和职业标 准,电子产品设计手册、电子产品生产工艺手册等电子工程师必备资料,以及电子技术类专 业期刊和有关实务案例类图书。

  1. 数字教学资源配置基本要求

建设、配备与本专业有关的音视频素材、教学课件、数字化教学案例库、虚拟仿真软 件、数字教材等专业教学资源库,应种类丰富、形式多样、使用便捷、动态更新,能满足教 学要求。建议使用已建成的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国家教学资源库、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、在线 开放课程等资源。

九、质量保障

  • 学校和二级院系应建立专业建设和教学质量诊断与改进机制,健全专业教学质量 监控管理制度,完善课堂教学、教学评价、实习实训、毕业设计以及专业调研、人才培养方 案更新、资源建设等方面质量标准建设,通过教学实施、过程监控、质量评价和持续改进, 达成人才培养规格。
  • 学校和二级院系应完善教学管理机制,加强日常教学组织运行与管理,定期开展 课程建设 和 学质量 与改进, 建立 课、 课、 、 学等制 , 建立与

业联动的实践教学环节督导制度,严明教学纪律,强化教学组织功能,定期开展公开课、示 范课等教研活动。

  • 学校应建立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及社会评价机制,并对生源情况、在校生学业水 平、毕业生就业情况等进行分析,定期评价人才培养质量和培养目标达成情况。
  • 专业教研组织应充分利用评价分析结果有效改进专业教学,持续提高人才培养 质量。

相关新闻

联系我们

027-87870986

在线咨询: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

邮件:931234110@qq.com

工作时间:周一至周五,9:30-18:30,节假日休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