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整个教育体系看,职普渗透融合是大方向。

从教育需求侧—满足人才需求和教育需求

一是经济社会的历史性变革,对教育体系的开放性和融通性提出了更高要求。

产业结构融合化趋势凸显,服务型、知识型经济来临,技术的变革与创新,对人才的知识、能力和资格要求发生变化。

这一方面要求教育体系进一步向外开放,与产业体系、经济体系、社会体系、科技体系深度融通,从慢变量成为快变量、从弱变量成为强变量;

另一方面要求教育体系内部强化融通,深化传授实践技能的职业教育与授予深度知识的学术教育融通合作,实现学历证书和能力证书实现融通转换。

二是人民群众对教育公平的需求从量的满足转向质的追求,需要更加丰富、灵活、多样的教育供给。

在高等教育普及化背景下,个体教育选择已发生了巨大变化,不再拘于单一的教育路径。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首先是丰富教育供给、提供多种选择,让每一个孩子获得教育机会公平,让每一个个体获得适合自身发展的教育,为所有人提供持续学习、不断发展的终身学习阶梯,这就需要建立多路径衔接、多通道成才、可持续发展的渗透融合机制。

教育供给侧—最主要矛盾是教育类型层次结构不均衡不协调

在终身教育体系中

当前最突出的问题是职业教育、普通教育、继续教育缺乏统筹协调,多头管理、条块分割,学习成果难以衔接。

建设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不仅要丰富多类型教育供给,更关键是加强各级各类教育之间的衔接融通和学习成果的积累转换,从一次性终结性学历教育向终身教育转变,为全民提供学业提升、职业晋升、社会上升的通道。

当前最突出的问题是教育供给结构和人才需求结构不匹配,普通教育一头独大,“重普教、轻职教,重学历、轻技能”,应用型人才供给不足,尤其缺乏生产一线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。

在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进程中,首先要处理好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结构性问题,加大应用型人才培养,特别是要把技术技能人才作为培养主体。

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关键是建立开放、公平、灵活、多元的职普渗透融合机制。

建成这个机制,既要胸怀国之大者,打开不同教育供给之间切换空间,打开职业教育与普通、学术教育之间的接口,使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合适的教育;还要放大工作格局,树立大职业教育观,突破职业教育自身发展的小逻辑,转向服务国家、服务经济、服务社会、服务大众的大逻辑,在学术人才和应用型人才协同培养的教育体系中定位职业教育、谋划职业教育、发展职业教育,更新理念、优化定位、创新模式,构建纵向贯通、横向融通的职业教育体系,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人才和技能人才,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支撑。

为什么需要纵向贯通?

一是产业升级需要长学制培养高层次人才

随着产业结构发展呈现高级化和融合趋势,低水平重复性岗位逐步消失,高水平复合型岗位需求不断扩大,需要培养具备技术知识广度与深度的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。复杂的综合技能需要长期积累,尤其在人机互动时代,机器所不能替代的职业道德、创新思维、灵活应变能力等,都需要通过长学制的职业教育长期培养。

二是学生发展需要打通学历上升通道

由于城乡生活条件、收入水平大幅度提升,高等教育进入普及阶段,劳动力追求高学历的愿望越来越强烈,市场对学历越来越看重,而职业教育学历层次相对较低、升学渠道不畅,导致职业教育吸引力不足,学生和家长不愿意选,必须要通过构建纵向贯通的职业教育体系,提高技能人才的学历层次和能力水平,使他们获得更大教育收益、社会认可以及向上流动的机会。

三是职业教育体系化发展的趋势

体系化是国际职业教育发展的共同趋势,打通各层次职业教育之间的升学通道,这既是技术技能人才成长的需要,也是职业教育体系自身发展的需要。但是,我国职业教育体系建设长期滞后,职业本科存在明显短板,拉动效果不明显,阻滞了职业教育体系构建与高质量发展,亟待构建完善的职业教育纵向贯通机制。

从职业教育支撑高质量发展看,产教融合是个突破点。

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必问产业、必问企业、必问应用,必须坚持走以产定教、以教促产、产教融合的发展道路,这也是世界范围发展职业教育的基本策略。

搭建起一个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体系框架

最近,怀部长到天津、黑龙江、陕西、广东、贵州调研,与地方主要领导沟通职业教育的重大改革,主要目前就是通过系统化设计、工程化推进、协同化作战。

基座是国家现代职业教育示范区,四梁八柱是区域(行业)产教联合体、产教融合实践中心、产教融合发展基金等举措,通过先行先试、示范带动,构建央地良性互动、协同推进有效机制,最终把职业教育升级为促进国际产能合作、提升教育国际影响、服务国家外交大局的战略资源。

 

相关新闻

联系我们

027-87870986

在线咨询: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

邮件:931234110@qq.com

工作时间:周一至周五,9:30-18:30,节假日休息